这真的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,但每当它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时,都带着沉痛和叹息。
抑郁症带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,用最惨痛的方式强烈的霸占住人们的视线。
今天我们不仅关注抑郁症和抑郁症的人群,同时也把视野放宽,关注更广泛的东西——抑郁情绪本身。
抑郁并不是一个甩不掉的阴影,不代表着你是失败的,不代表缺陷。我们翻译了一篇关于“摆脱抑郁”的文章,希望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充实和精彩。

约翰·哈里(Johann Hari)在他的《失去联系:发现抑郁症的真正原因以及意外的解决方案》一书中,探讨了在自己抑郁时面对的挑战,并在研究中逐步获得一些结果,这些观点为药物之外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见解。
哈里在书中写到,抑郁通常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。这可能是一个信号,表明某人的生活状态不对劲。哈里发现了哪些用于自我治愈的方法呢?
1.有意义的工作和有保证的未来
最近几十年,工作对于很多人而言变得不稳定了。这导致人们没有安全感,或者没有办法规划未来。全民普遍基本收入(universal basic incomes)政策已经进行了尝试,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。
哈里讲述了一个案例,一个男人日复一日的做着麻木又无聊,并且得不到认可的工作,例如在油漆店里摇动油漆罐。他觉得自己无法成长,也没有能力改变世界。一天,一位朋友给了他一颗蓝色药丸,奥斯康定(Oxycontin,一种广泛被使用的止痛药,很容易使人上瘾。)药物麻痹了绝望的感觉。很快,他开始定期服用药物,因为“药物似乎消除了他的矛盾,在渴望做出改变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”。然而,在克服了药物成瘾后,他又回到了单调沉闷的生活中。
当员工对工作流程和具体实施有更多话语权,并且被认可其贡献时,他们会感到更加的快乐。给员工赋权是关键。在一百多年前,工会通过颁布新的劳动法,比如,缩短工作时间,禁止童工等,帮助美国员工拥有更多权利。
2.地位和尊重
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会导致精神苦闷。相对平等的社会环境会减少抑郁情绪。但是在个人主义文化中,人们被鼓励以“自吹自擂”的方式相处和竞争。通过冥想或者沉思等方式来“放松”自我或许会有帮助。
3.社交分享
在工业化的社会环境中,孤独感已经遍布全球。邻里之间变得几乎没有言语交流,只是点头之交。所有人都在忙着“做自己的事情”。据报道,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没有知心朋友。John Cacioppo等人研究表明,孤独感是抑郁的前兆。即使有社交,有时依旧会感到孤独,因为单纯的与人交谈或是参加聚会并不是解决孤独感的方法。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。
幸福是与人互动中产生的。所以,问问自己,你在和谁分享欣喜、笑声,或是悲伤呢?
4.有意义的价值观
长久以来,过分关注金钱、财富被认为是导致不幸的原因。因为人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。Hari将这种价值观称为垃圾价值。这类价值或许会成为抑郁的导火索。首先,过度关注外貌与资产会伤害人际关系。其次,它会使人变得结果导向,而忽略了体验过程。第三,物质并不能满足人类对人与人之间“联系”的基本需要。但是,大量的广告和营销带来的社会压力总让人们产生一种物质稀缺感。
你可以尝试着让自己脱离这种物质价值的环境。仔细的选择环境和朋友,尽量避免广告,考虑更深层的价值,并让这些价值走进你的生活,而不是被媒体广告洗脑。
5.来自创伤的耻辱感
研究表明,糟糕的童年经历,像是虐待、暴力、离婚等,会引发成年后的健康问题。在童年经受监护人残忍的精神虐待的人,长大后最有可能饱受抑郁困扰。
与其问“你怎么了?”,不如问问“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吗?”。换一个角度和方式来关心他们或许会更有帮助。
6.大自然
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摆脱抑郁的秘方。当你身处在广袤的土地之上,你会感觉到自己担心的事情其实很渺小,而世界那么大。这种感觉可以让你的“自我”感缩小到可以控制的范围。
总结
抑郁并不表明你是一个承受不住精神压力的失败者。抑郁不是天生的,也不是缺陷,更不是毫无意义的。它是你对自己经历着的生活的一种反应。
所以,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“联系”。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恢复“联系”,也可以通过社会的努力,去尊重每一个人,满足基本的“联系”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