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turn to site

在心理上如何适应突发的疫情与难耐的假期

随着确证病例和疑似病例数的节节上升,这个春节假期显得越来越难耐和漫长。很多人曾经幻想过的不上班、不上学,在家多休息几天的美梦真的来临了,为什么反而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呢?

Reason 1 对疫情的不确定感是挑战我们内心安全感的最大因素之一

人对困难的承受力是非常卓越的,很多时候不是困难本身压倒我们,而是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困难”、“困难什么时候结束”最能压垮一个人。

Reason 2 假期延长的代价比较令人惶恐

与假期的延长相伴随的是疫情的严峻进展、感染的风险、隔离的不便、工作的停滞等经济民生方面的各种负面影响。

Reason 3 长期居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模式,适应与焦虑并存

“静”容易产生无能为力的焦虑感觉,如何适应新的情境又产生新的焦虑,人们只能在静静的“无能为力”式感觉中坚守等待,等到恰当的时机尝试改变。

broken image

那么,我们如何直面疫情压力、降低焦虑情绪呢?西蒙私语心理专家给出的建议是:

1. 允许并接纳焦虑

焦虑是面对压力时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。疫情面前,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紧张不安的情况。要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,告诉自己这是面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的保护性反应,要允许它们存在。

2. 动静结合主动适应新生活模式

保持跟平时一样的规律,睡眠、进食、运动、娱乐、家务都不能缺少,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免疫力,更有信心和力量适应不断的变化、应对未知的风险。

3. 建立新的社交模式

密切与家人和亲戚之间的沟通。倾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,当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并发现是同样的心情时,必会释然于怀。

刷微信时,建议多点语音通话的交谈,这种接触形式会更有真实和亲密感,减少物理空间隔离带来的孤独感。

4. 利用兴趣爱好和既往的经验

想想你现在或曾经有哪些兴趣爱好?或你以前是如何应对困难的?那么就花一些时间去做那些可以让自己平静和愉悦的事情,比如听音乐、阅读、画画、冥想、厨艺、运动……当然还可以跟家人朋友一起分享。

5. 过滤信息确保正确认知

了解疫情变化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获得掌控感。但如果注意力一直在手机不断推送的碎片化信息上,不但扰乱正常的生活节奏,还会带来心理恐慌,因为处于焦虑之中的我们更容易关注负性信息,甚至为其误导失去判断力。

6. 学会寻求专业渠道帮助

面对应激压力带来地持续焦虑情绪和无助感,国外人们习惯于会选择与心理专家沟通,专业的隐私保护的心理支持,往往会助力人们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。

西蒙私语专注从事心理支持服务,国内外专家团队此刻愿与大家站在一起,无偿服务,携手前行,走向胜利!